乱针绣又名正则绣、锦纹绣,是一种适宜绣制欣赏品的中国刺绣工艺。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始人为江苏镇江丹阳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艺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与其学生杨守玉。因其绣法自成一格,被诩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其法一改以往“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苏绣方法,但又乱而不杂,密而不堆,技法千种,运用于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立体感很强,呼之欲出,颇有西洋油画的效果!
乱针绣是把画理与绣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中国刺绣艺术,是利用特殊的乱针技法来制作的“针画”。是用针线为工具。把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直线条交叉重叠堆积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前后物体的空间关系及色彩变化。“乱针绣”的显著特点是摆脱了一股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操作法,而是不拘教条,让作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乱针绣有其错综复杂的工艺要求而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作品。
“乱针绣”特别注重色彩效果,它比一般刺绣的层次要多得多。把色彩堆厚些,其色彩效果
才能出来。所以乱针绣作品看上去像一幅油画。但不同于油画。因为丝线有光泽,绣面上各种不同方位的线条,在不同方位的光线下,它的色彩有不同变化,当光线强与光线弱时,当放在明处看与放在暗处看时,当正面看与侧面看时其效果均有不同的变化。
一般要刺三层。
第一层铺色。按照绣稿的轮廓线和色块满刺一层底色,刺底色的线宜粗一些,线条可以长一些;
第二层做细。需注意制作顶序,一般先刺面积大的和后面的物体,面积小和前面的物体后做,重要的引人注目的最后做,每做一处,都要照顾到整体与各个物体间的关系;
第三层进行精细艺术加工。重点刺出线条的变化,光线和色彩的变化,用不同光色的深浅色线把整个绣面上的光线和色彩统一。呈现出和谐的光感同色调感。
在这一阶段,还要发挥劈丝技术,作者要根据题材的需要,在显示乱针绣粗中有细,粗细有机结合的特色时,需把一根常规丝线劈成若干分支的细丝进行刺作,尤其在表现某种物体如人体肌肤,为求细腻效果,要思考确定用线的粗细程度。最细时劈丝达四十八分之一,这个操作层次上更细微和艰辛。
从临摹、铺底、上色、调色,直至修改,艺术师们将根根细细的丝线"劈"成几丝、几十丝,小小的绣花针在手中上下其飞,挥洒自如,而色彩斑斓的各种景物就慢慢显现出来,观之生动,栩栩如生,魅力十足。
图文来源:Hi手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